“巴人出将,蜀人入相”。几千年来,巴蜀文化哺育和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清代贤相张鹏翮便是其中之一。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清代著名清官、治河专家、理学名臣,史称“清官”“贤相”。祖居四川遂宁蓬溪黑柏沟,生于四川广安邻水石老寨,归葬重庆潼南庆元山,享年76岁。他历经康熙、雍正两朝,历任兖州知府、河东盐运使、浙江巡抚、江南学政、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河道总督等职,最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兼吏部尚书。他品行高洁、政绩卓著,在清代 268 年间,是川渝地区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因其“廉能”兼备,被康熙、雍正两代帝王赞誉为“天下廉吏”“一代完人”!
张鹏翮一生体现出来的公忠体国、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担当奉献,与时代精神是一致的。为此,我们深入挖掘了一批典型故事,以传承和弘扬这些体现在张鹏翮身上的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
今天,由小编来给大家讲述张鹏翮系列故事之十八《托物言志 笃行致知》。
托物言志 笃行致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自古以来,“鹏”以其志向高远、奋发向上的意向,鼓舞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清康熙元年,赤崖山下,一阵婴儿清脆啼哭声打破了清晨的静谧。希望儿子将来如大鹏展翅,翱翔天宇,其父张烺遂为其取名“鹏翮”。
张鹏翮早掇巍科,位极人臣,扬历中外,以清节闻名天下,以“贤相”享誉当世,清代学者黄宗羲评价他为“当代正人”,正如其父所希冀的“扶摇直上九万里”。纵览张鹏翮一生,波澜壮阔,起伏跌宕,工诗善文的他,或含蓄、或直接地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述在他各个时期的诗作之中。
青年时期的张鹏翮诗歌意气风发,立志高远。
“含烟带雨映前峰,袅袅游丝落照中。刘尹当年厅事树,每因清德想高风。”这首咏《柳》是青年张鹏翮在求学途中所作。烟柳带雨、万绦垂荡……一幅烟雨垂柳图勾起张鹏翮对以厅前柳树自励的黄山先生刘琰的回忆。刘琰为官清正不阿,素有“铁面冰心”之称,张鹏翮对其甚为钦佩,并立志成为老师那样的人。
《文心雕龙》有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嘉树繁花、珍禽异兽历来是文人骚客吟咏之象,它们也常常见诸于张鹏翮的笔触之下。“万里摩天珠树宿,一声清唳彻云霄”的仙鹤,“暗香浮动无人识,留取清光点露苔”的槐花,“典型先正今何在?劲竹高梧月满林”的竹、梧……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青年时期的张鹏翮衷于对大自然的赞美,并将执着追求巧妙地藏于诗文之中。
“团团黄盖照乌纱,梦入茅檐旅店家。岂是客星通帝座,漫劳先兆报灯花。”赶考途中,吉兆入梦,又见灯花报喜,诗人希望早日金榜题名为国尽忠的急迫之情跃然纸上。但他为官生涯中却从未以权谋私、欺压百姓,而是严于律己、勤政爱民。“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勤恪,昼夜孜孜、如临渊谷,便自无他患害。”张鹏翮在《信阳子卓录》中如是要求自己,并一生践于为政之行。
中年时期张鹏翮所作的诗歌,忧国忧民之情力透纸背。
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张鹏翮深知为官之职,肩挑之责:在兖州时,他赈济灾民,均摊赔补;在运城时,他革除积弊,造福一方;在江南时,他革新学风,唯才是举;在浙江时,他兴利剔弊,治浙有方。为官期间,他曾因虚度年华、愧对天恩,有“谬忝铨衡愧此官,白头归老息难肩”的叹息;也曾因人生短暂、匆匆迟暮,有“十里莺花啼不住,片帆早已过沙头”的感慨;当张鹏翮看到“满地凄凉谁乐土,百年欢会几人家”的民生疾苦时,他“秋汛阅工程,不辞风里行”,立即投入到安定民生的紧张工作中。
治河是张鹏翮最重要的人生经历。在治理黄淮水患期间,他写下了不少诗篇。“五更秉烛听鸡啼,烟锁寒林霜满堤。老圃柴扉犹未启,轻轺已过运河西。”五更鸡啼、寒霜满地,早起的农家尚未开门,诗人已经在赶赴治水的路上了,其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之状在此诗中便可窥见。明代水利学家、治水名臣潘季驯治水有方,张鹏翮视其为标杆、楷模,“从来惯作河堤使,犹忆当年潘季驯”,认真学习、钻研治河之道。“闻说徐州工正险,抢修直到夕阳西”则再现了人们在开长樊大坝抢险时紧张繁忙的景象,待险情平复后,张鹏翮这才露出了“年年治水思明德,万古平成慰圣人”的喜悦和安慰。
九年治河,风餐露宿,忍辱负重,艰难前行,张鹏翮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将其中的感受化作文字,留给自己慢慢地咀嚼、回味:九载劳心为治河,栉风沐雨靖洪波;平成奏绩民安乐,感戴尧天祝寿歌;津亭不忍听骊歌,去住关情奈尔何;回首淮南辛苦地,怆怀风雨泪痕多。
晚年时期张鹏翮的诗中平添了几分落叶归根的感慨。
在治理完第三次水患时,雍正特许已是古稀之年的张鹏翮回乡省墓。张鹏翮在《自遣》一诗中写到:“七十六龄归故里,双双白发最堪怜。老人何幸承恩厚,许放还乡祭祖先。”
在此期间,张鹏翮不仅祭祀先祖,还前往赤崖山怀旧、遂宁城访友、庆元山寻归。当他在庆元山下祭奠已经离世十年的父亲时,他曾以满眼春色赋诗一首:他日归来第四台,独寻春色几徘徊;五文锦上分明见,好向观音瓶内开。两年后,“卓然一代完人”张鹏翮魂归故里,长眠于庆元山金簪子坡第四台,终于走完了其波澜壮阔的“廉能”一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