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Baidu
map
所在位置: 重庆市纪委监委 >> 专题新闻

T1015廉洁家风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风正巴渝 时间:2021-06-25 11:23

父亲去世三十年了,他生前廉政守职、洁身自律的一幕幕往事,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建国初的1950年夏天,为了让贫穷的群众生活方便,经村民层层推荐政府批准,让父亲在山东肥城县四区的伏庄村创办供销社。国家出很少一部分钱,大部分资金靠群众入股(每股三元、五元、十几元不等)筹款,创立公私合营的供销社。最初的供销社条件太简陋了,借用民房做营业场所,父亲是经理、营业员,又要自己亲自到十几里以外的汽车站去进货。商品是烟酒糖茶、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直到1969年,供销社才迁入自己新盖的大瓦房,又扩充了布匹、五金、农机具、化肥等商品。工作人员也由父亲一人增加到七八个人,父亲一直担任经理职务。

父亲性情秉直,工作认真,带头执行供销社制定的“秉公办事,守廉为节”铁规章,因此,在国家经济和群众生活都十分困难的六十年代,伏庄供销社办的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这时,父亲有供销社创始人的老资格,又有十多万元资金的支配权。一些亲朋好友想利用父亲走后门,在那个凭票供应商品的时代,有人想不用布票买布,不用粮票买糕点,不用化肥票买化肥等等,都被父亲拒绝。有人背后议论他不近人情,父亲说:“群众把我保举上来,决不辜负大家的重托,要杜绝一切私人感情,公字当先,廉字在前。”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要把供销社巩固成丝毫不受侵犯的净土,父亲不仅要求员工们清廉律己,对自己的要求更严苛。那时,我家的生活处在最艰难的时候。父亲每月29斤的标准粮不够吃,和我们一样吃糠咽菜,得了伴随他一生的胃病。我上初中住校,烂地瓜干、糠菜团、棉籽窝头都吃过。八岁的弟弟嫌锅里煮的野菜不好吃,常常一两天不吃饭。面对供销社里琳琅满目的鱼肉糕点,看着饿得面黄肌瘦的一家人,父亲始终固守着廉政的底线。不让我们姊妹三人随便到供销社去,怕他的职员们偷给糖果吃。他坚定的提醒我们:“饿死也不能打公家的主意!”

那时,农村凭工分吃饭,我们姊妹三人都上学,母亲一个人劳动挣不够工分,年年欠生产队缺粮款。1964年四清运动中,因为我家累积欠队里80多元的缺粮款,被停发了口粮,眼看就要断顿。母亲愁得一直掉眼泪,供销社的王叔叔着急地对父亲说:“我的田经理啊,能守着馍馍饿死人吗?借供销社80元钱也就九牛一毛,以后再还吗。”父亲摇摇头说:“同志啊,公款是国家的资产,百姓的重托,我们有权管理,有权支配,有权让他流动,但离开公字的圈子,一分一文也不能动。”父亲卖掉我家院子里正在生长的五棵树,又让队里把正在喂养的一头猪赶走。还上欠款,队里才发口粮。

父亲已去世多年,他在艰难中千锤百炼出廉洁的行风和家风,依然留家乡土地上的百姓心中。我们姊妹三人长大成家立业后,分别从事了教育、检察、卫生部门的职员或干部。父亲生前把他单位的清廉行风当做家风,经常告诫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慎权、慎欲、慎独,在生活中要自律、自重、自省,保持勤为本、廉为基的人品。”我们牢记父亲的教诲,在工作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守廉守节,直至退休。我要把父亲用一生的奋斗炼成廉洁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投稿人:田洪兰



纪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

Baidu
map
Baidu
map